天目山

天目山前分两乳,一脉西来缠右股。溯流疑是武陵源,入山绝似盘之阻。

椒峦隐隐入霄汉,从此去天才尺五。飞泉汇作千丈潭,下有蛟龙潜水府。

玉芝瑶草净如拭,不见尘寰一抔土。三神山远未易到,洞天只在溪之浒。

道人宴作疑不动,一榻云烟几寒暑。乍逢佳客喜盈颊,上山下山若飞虎。

龟腹燕颔好颜色,凫舄御风轻步武。蘋蘩蕴藻盈倾筐,砧几腥膻不登俎。

赢刘颠蹶问不知,那识人间有簪组。嗟予碌碌退不勇,窃食大官无寸补。

回头四十九年非,白发手搔不可数。山禽唤我归去来,口未及言心已许。

长安冠盖多豪杰,谁肯论交到尔汝。

现代解析

这首诗描绘了天目山的壮丽景色和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,同时暗含对世俗名利的厌倦。全诗可以分成三个部分来理解:

第一部分(前12句)是"山水画卷"。诗人用生动的比喻把天目山比作"分两乳"的母亲,山势如巨龙缠绕。这里瀑布汇成深潭,灵芝仙草一尘不染,宛如与世隔绝的桃花源。特别用"去天才尺五"的夸张说法,强调山峰几乎触到天空。

第二部分(中间10句)聚焦"山中隐士"。描写道士在云烟中静修多年,见到客人时欢喜相迎,上下山如猛虎般矫健。他们采食山间野菜,拒绝荤腥,完全不理睬世俗的权势纷争。"龟腹燕颔"这个比喻既形容道士红润健康的面色,也暗示他们像龟鹤般长寿。

第三部分(最后6句)是"诗人自省"。49岁的诗人反省自己碌碌无为,虽然吃着官粮却毫无建树。当听到山鸟呼唤"归去来"时,内心立刻响应。结尾尖锐对比:京城权贵们忙于交际,谁愿意和山野之人平等相交呢?

全诗的魅力在于:
1. 画面感极强,像用文字绘制青绿山水画
2. 巧妙运用比喻(山如母亲、道士如虎鹤)
3. 强烈反差:纯净山林vs浑浊官场
4. 语言通俗却意境深远,最后"山鸟唤归"的描写尤其打动人心

诗人通过赞美天目山,实际表达的是对简单自然生活的渴望,以及对虚伪官场的失望。这种借景抒怀的手法,让山水描写有了更深刻的情感维度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