除夕

患难思年改,龙锺惜岁徂。
关河先坂远,天地小臣孤。
吾道凭温酒,时情付拥炉。
南荒足妖怪,此日谩桃符。

现代解析

《除夕》这首诗通过描绘除夕之夜的景象,表达了诗人在患难中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孤独境遇的无奈。

首联“患难思年改,龙锺惜岁徂”直接点出了诗人身处困境,内心渴望新的一年能带来改变,同时又对逝去的岁月感到惋惜。这里的“患难”和“龙锺”都暗示了诗人当前的艰难处境。

颔联“关河先坂远,天地小臣孤”进一步以关河、天地为背景,突出了诗人的孤独和无助。关河遥远,天地广阔,而诗人却感到自己渺小且孤立无援,这种对比增强了情感的表达。

颈联“吾道凭温酒,时情付拥炉”则展现了诗人在困境中的自我慰藉。他通过温酒和围炉取暖来暂时忘却现实的烦恼,这也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无奈和对温暖的渴望。

尾联“南荒足妖怪,此日谩桃符”以南方的荒凉和妖怪为喻,暗示了诗人所处环境的险恶。而“谩桃符”则表达了诗人对传统习俗的敷衍态度,透露出他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的迷茫。

整体来看,这首诗通过对除夕之夜的描写,展现了诗人在困境中对时光流逝的感慨、对孤独境遇的无奈以及对未来的迷茫。诗人通过温酒、围炉等方式来寻求片刻的慰藉,但内心深处的孤独和对现实的无奈依然无法消解。这首诗语言简练,情感真挚,读来令人感同身受。

苏辙

苏辙(1039—1112年),字子由,汉族,眉州眉山(今属四川)人。嘉祐二年(1057)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。神宗朝,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。因反对王安石变法,出为河南推官。哲宗时,召为秘书省校书郎。元祐元年为右司谏,历官御史中丞、尚书右丞、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,出知汝州,贬筠州、再谪雷州安置,移循州。徽宗立,徙永州、岳州复太中大夫,又降居许州,致仕。自号颍滨遗老。卒,谥文定。唐宋八大家之一,与父洵、兄轼齐名,合称三苏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