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意解析(由AI总结)
《暮过东津馆》是一首描写旅途中傍晚时分景色的诗。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,描绘了夕阳西下、江水急流、渔火闪烁等自然景象,以及凉风习习、月光皎洁等宁静氛围,展现了一幅动静结合、清幽雅致的山水画卷。
首句“薄暮下东津”,点明了时间是在傍晚时分,地点是东津渡口。这里,“薄暮”一词传达了一种日落时分的朦胧美,给人以宁静而略带忧伤的感觉。接着,“滩急舟剧箭”,描述了江水的湍急和船只的快速行驶,形成了一种动态的画面。这里的“箭”字,既形容了水流的迅猛,也暗示了时间的紧迫。
接下来的“渔灯互明灭,陇月时隐见”,则是对周围环境的细致观察。渔火在夜色中忽明忽灭,如同夜空中的星星,给夜晚增添了几分生机。而远处的山峦上,月亮时而露出,时而隐藏,如同山间的精灵,让人不禁想起古人对月亮的种种传说与想象。
“清飔从东来,凉气袭我面。”这里,“清飔”指的是微风,它从东方吹来,带来了一丝凉爽。诗人感受到了这股清凉的气息,仿佛能洗净一天的疲劳。同时,“凉气袭我面”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愉悦与舒适。
最后一句“目送两山青,天长净如练”,则将视线投向远方。诗人看着那两座青山在夕阳的映照下显得更加青翠欲滴,天空则像一条细长的白练,无边无际。这里的“净如练”用来形容天空的清澈明亮,给人一种宁静致远的感觉。
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,展现了旅途中的所见所感。诗人以简洁的语言,勾勒出一幅生动的画面,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静谧而又充满诗意的傍晚时分。这首诗的魅力在于其语言的平实与意境的高远,让人在欣赏美景的同时,也能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豁达。
许谦
(1270—1337)金华人,字益之,号白云山人。幼孤,力学。从金履祥学,尽得其奥。教授乡里,不应辟举。居东阳八华山,学者争往从之。四方之士,以不及门为耻。或访以典礼政事,闻者无不厌服。卒谥文懿。有《读书传丛说》、《诗名物钞》、《白云集》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