雨霁拟登匡庐
翠屏湖上开,寸心巳生翼。
舣棹江州城,百里空濛色。
吴天揽新霁,税驾事登陟。
一径入东林,数峰看成侧。
精舍香霭间,高僧或可即。
瀑水贯若虹,炉香细如织。
诛茅有夙尚,而况此名域。
无妨遂隐沦,山南与山北。
舣棹江州城,百里空濛色。
吴天揽新霁,税驾事登陟。
一径入东林,数峰看成侧。
精舍香霭间,高僧或可即。
瀑水贯若虹,炉香细如织。
诛茅有夙尚,而况此名域。
无妨遂隐沦,山南与山北。
现代解析
《雨霁拟登匡庐》描绘了雨后初晴,诗人准备登庐山的情景。整首诗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。
诗的开头,“翠屏湖上开,寸心巳生翼”,用“翠屏”形容湖面,仿佛一幅美丽的画卷展开,诗人的心也随之飞扬,想要尽情欣赏这美景。接着,“舣棹江州城,百里空濛色”,诗人停船在江州城,放眼望去,百里之外的山色在雨后的雾气中若隐若现,给人一种朦胧的美感。
“吴天揽新霁,税驾事登陟”,雨过天晴,天空重新变得明亮,诗人决定下车登山,开始他的庐山之行。“一径入东林,数峰看成侧”,诗人沿着小路进入东林寺,远处的山峰在视线中逐渐倾斜,仿佛在迎接他的到来。
“精舍香霭间,高僧或可即”,在寺庙的香雾缭绕中,诗人想象着或许能见到高僧,与之一同探讨人生哲理。“瀑水贯若虹,炉香细如织”,瀑布像彩虹一样飞流直下,寺庙中的香火像细密的丝线交织,充满了宁静与庄严。
“诛茅有夙尚,而况此名域”,诗人一直有隐居的愿望,而庐山这样的名胜之地更是让他心驰神往。“无妨遂隐沦,山南与山北”,诗人觉得在这里隐居,无论是山南还是山北,都是极好的选择。
整首诗通过对雨后庐山美景的描绘,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。诗人用细腻的笔触将山水的灵动与内心的宁静相结合,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、回归自然的生活态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