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代解析
好的,以下是我对这首诗的分析,希望能够帮助到您:
这首诗名为《颂古十首》,是一首充满古韵和哲理的诗。让我们逐句分析这首诗的含义和魅力。
首先,“自谓五更侵早起”,字面上看,这句话是在描述一个人自认为在清晨很早的时候就起身了。然而更深层次的含义可能是对古人勤劳精神的颂扬,或者表达一种自我超越、自我提升的精神追求。在古代,五更天未亮就起床工作被视为一种勤勉和敬业的象征。
接着看第二句,“谁知更有放行人”。这句话带有一种转折的意味,暗示实际上还有更早起床的人,那就是“放行人”。在古代,放行人常常因为公务需要在很早的时间出发,因此比一般人起床的时间要早。这句诗除了传达出对勤劳的赞扬,还隐含着对公务人员尽职尽责的钦佩。
然后来到第三句,“修风块雨今非昔”。这句话描述的是自然景象的变化,风雨交加,暗示时间的流转和世事的变化。风雨在古代诗词中常常用来比喻世事变迁和人生波折。这句话也可以理解为对过去和现在的对比,表达出时间的无情和世界的变迁。
最后一句,“尧舜垂衣万国宾”,尧舜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贤君,这里用来比喻明君治国。垂衣指的是帝王轻松坐镇,万国宾则是形容四方来朝,天下归一。这句话表达的是对明君治世的向往和赞美,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天下太平、国家繁荣的期待。
总的来说,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人事变迁,传达出对古人勤劳精神的赞扬,对公务人员尽职尽责的钦佩,以及对明君治世、天下太平的向往和期待。诗歌语言简练,意义深远,充满哲理,让人读后回味无穷。
释普岩
释普岩(一一五六~一二二六),字少瞻,号运庵,俗姓杜,四明(今浙江宁波)人。高宗绍兴二十六年生。早年落发。初与石鼓夷公谒无用全公等老宿。孝宗淳熙十二年(一一八五),参叩松源崇岳禅师,并从松源迁江阴之光孝、无为之冶父。光宗绍熙元年(一一九○),由松源引居饶之荐福,明之香山、苏之虎丘、杭之灵隐、报慈,后回乡居四明运庵。宁宗开禧二年(一二○六),在平江府宝华山受镇江大圣普照寺请出世。后移住真州报恩光孝寺、安吉州道场山护圣万寿寺。理宗宝庆二年卒。为南岳下十九世,松源崇岳禅师法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