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来面目

出自 宋代 释道原 《景德传灯录》

释义:原是佛教用语,指人的本性。后比喻人或事物本来的样子。

现代解析

“本来面目”这个成语,字面意思是“事物原本的样子”。它就像剥开一层层包装纸,露出最里面的真实物品。

举个例子:
- 有人吹嘘自己“从不犯错”,但遇到问题就推卸责任。这时候我们说“看看他的本来面目”,就是指他其实是个不敢担当的人。
- 一部手机宣传“拍照超清晰”,结果拍出来全是噪点,消费者发现“本来面目”不过是虚假广告。

这个成语的精髓在于:撕掉伪装,看清本质。无论是人、事还是物,时间久了总会暴露出真实状态。它提醒我们:
1. 别被表面迷惑:华丽的包装可能掩盖缺陷。
2. 真相藏不住:伪装再久,最终会露出马脚。
3. 坦诚最可贵:做人做事保持真实,反而更长久。

简单说,它像一面照妖镜,帮我们分辨什么是“真货”,什么是“演技”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