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挠不折

出自 宋代 刘炎 《迩言》

释义:不弯曲,不屈服。形容节操刚正,意志坚强。

现代解析

“不挠不折”这个成语,字面意思是“不弯曲、不折断”,但它的内涵远不止于此。

想象一根竹子,狂风暴雨中它会被吹弯,但风雨过后又能挺直腰板;或者一根钢条,用力掰它可能会变形,但很难彻底折断。这就是“不挠不折”的画面感——面对压力或打击时,能灵活应对但绝不屈服,始终保持内在的坚韧

这个成语的精髓在于两点:
1. 柔韧的智慧:不是硬碰硬地死扛,而是懂得顺势缓冲,就像打拳时先收拳再出击,这种弹性反而更能持久。
2. 底线的坚守:无论多难,核心的原则或目标不会放弃。比如一个人创业失败多次,调整方法(挠)但不改初心(不折),最终成功。

它的魅力在于,既肯定了现实中的困难(人难免会“被压弯”),又赞美了那种打不倒的精神(“弯”是为了更好地“直”)。比起“宁折不弯”的刚烈,它更贴近普通人的生活——我们或许会暂时低头,但永远不会认输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