柏府楼台衔倒影,茅茨松竹泻寒声。

出自 明代 王守仁 《次韵陆佥宪元日春晴》

译文御史府的楼台倒影在水中,被松竹包围的茅屋,流泻进阵阵寒意。

注释茅茨:茅草盖的屋顶,亦指茅屋。

赏析此句描绘柏府楼台倒映水中、茅茨松竹寒声流泻的清幽之景。

现代解析

这句诗描绘了一幅富有层次感的秋夜图景,用两种截然不同的建筑形成巧妙对比:

前半句"柏府楼台衔倒影"像是用金线勾边的工笔画——豪门宅院的雕梁画栋倒映在水中,连水波都变得精致起来。"衔"字用得特别生动,仿佛那些楼台在主动低头啜饮自己的倒影,把静止的画面写活了。

后半句"茅茨松竹泻寒声"突然转入水墨写意,茅草屋边的松竹在风中沙沙作响,这个"泻"字像打开了声音的闸门,让秋夜的寒意随着竹浪松涛直接涌到读者耳边。最妙的是用茅草屋的简陋反衬出自然声响的清澈,比豪华宅院更让人心旷神怡。

诗人通过这一奢一简的对比,不动声色地表达了自己的生活态度:与其追求富丽堂皇的物质享受,不如在简朴中聆听自然的天籁。这种意境很像现代人说的"极简生活",只不过诗人用短短十四个字,就让我们同时看到了两种生活方式的美。

王守仁

王守仁(1472年10月31日-1529年1月9日),汉族,幼名云,字伯安,号阳明,封新建伯,谥文成,人称王阳明。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、文学家、哲学家和军事家。王阳明不仅是宋明心学的集大成者,一生事功也是赫赫有名,故称之为“真三不朽”其学术思想在中国、日本、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国家乃至全球都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,因此,王守仁(心学集大成者)和孔子(儒学创始人)、孟子(儒学集大成者)、朱熹(理学集大成者)并称为孔、孟、朱、王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