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,有杀身以成仁。
出自 《论语·卫灵公篇》
译文有志之士、仁义之人,决不因为贪生怕死而做出损害仁义的事情,只会因勇于牺牲来保全仁义。
注释害:损害。成:成全。
赏析孔子认为,“仁”的纯洁性比一个人的生命更重要,充分反映出孔子对“仁”这种精神价值的崇高追求,“杀身以成仁”这一伦理原则,激励着无数志士仁人维护正义、战胜邪恶。
现代解析
这句话的意思是:真正有理想、有原则的人,不会为了保命而损害道德,反而愿意牺牲生命去捍卫正义。就像战士宁死不当逃兵,医生冒险抗疫救人,普通人路见不平挺身而出——他们不是不爱生命,只是有比活着更重要的事。
它的魅力在于用极端对比(求生/杀身)突显精神高度:人性本能是怕死的,但总有些东西(比如真理、信仰、对他人之爱)值得用生命去换。这种选择不是冲动,而是清醒的价值排序——把"成为怎样的人"看得比"活着"更重要。
今天依然适用:当有人为揭发黑幕冒险,为保护弱者抗争,或只是拒绝同流合污而失去利益时,他们都在践行这种"可以低头生活,但绝不跪着生存"的骨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