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年耕,必有一年之食;九年耕,必有三年之食。
出自 《礼记·王制》
译文耕种三年,一定要有可供一年食用的余粮;耕种九年,一定要有可供三年食用的余粮。
注释食:余食。指积蓄的余粮。
赏析指农业生产和粮食储备对国家的重要性。
现代解析
这句话用今天的话来说,就是:种三年地,至少要存够一年的粮食;种九年地,至少要存够三年的粮食。它讲的是"提前攒钱攒粮"的智慧。
核心道理很简单:
1. 过日子不能月光。就像现在人常说"存款要够半年生活费",古人更狠,要求存够三分之一收成。因为天灾人祸说不准,存粮就是存命。
2. 时间越长准备要越足。三年存一年是底线,九年就要存三年,说明积蓄要跟着年头增长,不能觉得有存款就躺平。
3. 把种地比作赚钱。古代靠天吃饭,现在靠工资生活,但道理通用——赚得多时更要多存,别等急用钱时抓瞎。
最厉害的是这句话用数字说话:3:1的比例既具体又好记,比光说"要节约"更有说服力。就像现在理财专家说"收入50%用于必要开支,30%用于储蓄",是一个道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