曾逐东风拂舞筵,乐游春苑断肠天。
现代解析
这句诗描绘了一幅春日宴游的生动画面,用现代语言可以这样解读:
前半句"曾逐东风拂舞筵"像一段快放镜头:柳枝(或类似轻盈之物)曾追着春风掠过宴席,枝条轻扫过歌舞正酣的座席。这里用拟人手法让植物有了追逐嬉戏的活泼感,"拂"字尤其精妙,既写枝条的轻盈摆动,又暗含与宴席上舞袖翻飞的互动。
后半句"乐游春苑断肠天"则像电影里的反差蒙太奇:在令人沉醉的皇家园林春色中,天空却美得让人心碎。这里"断肠"不是真痛苦,而是说春光绚烂到极致时,反而会触发人们内心深处的怅惘——就像我们看到绝美夕阳时,既惊叹又莫名感伤的心情。
全句魅力在于用动态画面捕捉了春日特有的矛盾情绪:东风、舞筵、春苑展现生命的狂欢,而"逐"的短暂性和"断肠"的微妙感伤,又暗示这美好终将消逝。就像我们参加完美聚会后,回家路上那种快乐与淡淡失落交织的复杂感受,诗人用二十个字就精准呈现了这种微妙的春日心境。
李商隐
李商隐(约813年-约858年),字义山,号玉溪(谿)生、樊南生,唐代著名诗人,祖籍河内(今河南省焦作市)沁阳,出生于郑州荥阳。他擅长诗歌写作,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,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,和杜牧合称“小李杜”,与温庭筠合称为“温李”,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、温庭筠风格相近,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,故并称为“三十六体”。其诗构思新奇,风格秾丽,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,优美动人,广为传诵。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,难于索解,至有“诗家总爱西昆好,独恨无人作郑笺”之说。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,一生很不得志。死后葬于家乡沁阳(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)。作品收录为《李义山诗集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