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。

出自 《孟子·公孙丑章句上·第四节》

译文福祸无不是自己的所行而得来的,种一善因,得之善果,反之亦然。皆是自己所求所得。

注释祸福:灾祸幸福。求:寻求。

赏析指人生的福祸都是自己行为的结果,因此劝诫人们行善事、求善行。

现代解析

这句话的意思是:人生中的好运或坏事,其实都是自己招来的。它讲透了“因果自担”的朴素道理。

用生活场景来理解:比如有人总抱怨工作不顺,但观察发现他上班摸鱼、敷衍了事——这就是“自己求来的祸”;而另一个人坚持学习新技能,某天意外获得升职机会,看似幸运,实则是长期积累“求来的福”。

它的魅力在于打破了“听天由命”的被动思维,强调三个关键点: 1. 主动权在己:不是老天随机发牌,而是你的每个选择都在暗中标好价码 2. 时间有延迟:就像种地,春天偷懒秋天必然挨饿,只是结果显现需要时间 3. 全面性影响:包括说话方式、待人态度这些小事,都在持续影响人生轨迹

当代人容易陷入两个误区:要么把成功全归功于运气,要么把失败全甩锅给环境。这句话像面镜子,提醒我们“现在的你是五年前选择的结果,五年后的你是现在选择的产物”。

最有力的启示是:当遇到困境时,与其抱怨,不如问自己“我做了什么导致这个结果?”;当收获好运时,要明白这是曾经正确选择的回响。这种思维方式能让人生进入良性循环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