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牛春杖,无限春风来海上。便与春工。染得桃红似肉红。

出自 宋代 苏轼 《减字木兰花·己卯儋耳春词》

译文牵着春天的泥塑耕牛,拉起春天的泥塑犁杖,泥塑的耕夫站在二者的近旁。春风无限,自海而来。于是请来春神的神功,把桃花红染得像肉色红。

注释春牛:即土牛,古时农历十二月出土牛以送寒气,第二年立春再造土牛,以劝农耕,并象征春耕开始。春杖:耕夫持犁杖而立,杖即执,鞭打土牛,也有打春一称。丐:乞求。春工:春风吹暖大地,使生物复苏,是人们将春天比喻为农作物催生助长的农工。肉红:状写桃花鲜红如血肉。

赏析首句交代立春日习俗,颇具民俗生活情趣;海上来的春风不仅表现出此地地处海岛的特点,还顺理成章地引出下文的“桃红似肉红”,境界壮阔,春意盎然,令人胸襟为之一舒。

现代解析

这句诗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日画卷,用现代语言可以这样解读:

画面感十足
"春牛春杖"像开机的特写镜头:农夫赶着耕牛,扶着犁杖准备春耕,一下子把人拉进忙碌的田间。"无限春风"则把镜头突然拉远——浩荡春风从海面呼啸而来,带着潮湿的气息,瞬间充满整个画面。

色彩魔术
后两句最妙在"染"字。春风被比喻成拿着彩笔的画家(春工),轻轻一抹就把桃花染成了鲜嫩的肉粉色。这里用"肉红"替代常见的"粉红",让颜色立刻有了温度,仿佛能摸到花瓣的柔嫩质感。

动静结合
前两句是动态场景(牛耕、风吹),后两句突然定格成静态特写(桃花)。这种节奏变化就像电影里先拍奔跑的镜头,突然切到一朵颤动的花,让人从热闹中感受到春天的细腻。

隐藏的喜悦
全诗没直接说"开心",但透过耕种的忙碌、春风的肆意、桃花的娇艳,能感受到人们迎接春天的那种藏不住的欢喜,就像我们看见第一朵花开时会不自觉地微笑一样自然。

苏轼

苏轼(1037-1101),北宋文学家、书画家、美食家。字子瞻,号东坡居士。汉族,四川人,葬于颍昌(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)。一生仕途坎坷,学识渊博,天资极高,诗文书画皆精。其文汪洋恣肆,明白畅达,与欧阳修并称欧苏,为“唐宋八大家”之一;诗清新豪健,善用夸张、比喻,艺术表现独具风格,与黄庭坚并称苏黄;词开豪放一派,对后世有巨大影响,与辛弃疾并称苏辛;书法擅长行书、楷书,能自创新意,用笔丰腴跌宕,有天真烂漫之趣,与黄庭坚、米芾、蔡襄并称宋四家;画学文同,论画主张神似,提倡“士人画”。著有《苏东坡全集》和《东坡乐府》等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