漫漫秋夜长,烈烈北风凉。

出自 魏晋 曹丕 《杂诗二首》

译文漫漫的秋夜多么深长,烈烈的北风吹来正凉。

注释烈烈:风吹过之声。

赏析此句描写了凄凉寂寞的漫漫秋夜,渲染成萧索的氛围,自然触动了漂泊异乡的游子的满腹忧愁和对家乡和亲人的深切思念。

现代解析

这句诗描绘了一个漫长秋夜的景象,用简单直白的语言传递出强烈的季节感受。

"漫漫秋夜长"直接点出秋天的夜晚特别漫长,一个"漫"字既形容夜晚时间的绵长,又暗示等待天亮时的煎熬感。"烈烈北风凉"则用"烈烈"形容北风的强劲呼啸,配合"凉"字点明秋风刺骨的寒意。

诗人没有使用复杂修辞,而是通过"漫漫"和"烈烈"两个叠词的重复使用,让读者仿佛能亲身感受到:在寂静的秋夜里,时间过得特别缓慢,而窗外呼啸的北风不断提醒着季节的转变。这种直击感官的描写,让即使不懂古诗的现代人也能立即在脑海中形成画面,体会到深秋的寂寥与寒意。

整句诗的魅力在于用最朴实的语言,精准捕捉到了换季时人们共同的身体感受和心理体验,展现了汉语以简驭繁的表达艺术。

曹丕

曹魏高祖文皇帝曹丕(187年冬-226年6月29日),字子桓,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、文学家,曹魏的开国皇帝,公元220-226年在位。他在位期间,平定边患。击退鲜卑,和匈奴、氐、羌等外夷修好,恢复汉朝在西域的设置。除军政以外,曹丕自幼好文学,于诗、赋、文学皆有成就,尤擅长于五言诗,与其父曹操和弟曹植,并称三曹,今存《魏文帝集》二卷。另外,曹丕著有《典论》,当中的《论文》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有系统的文学批评专论作品。去世后庙号高祖(《资治通鉴》作世祖),谥为文皇帝,葬于首阳陵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