是是、非非谓之知,非是、是非谓之愚。
出自 《荀子·修身》
译文认为对的就是对的,认为错的就是错的,这样称为有智慧,而认为对的是错的,认为错的是对的,就成为愚蠢。
注释是是、非非:意思是能辨别是非。是,正确的。非,错误的。这里的第一个“是”和“非”作动词用,表示肯定和否定的意思。知:古同“智”,智慧。
赏析此句阐明了真正智慧的人的表现,只有能够正确判断事物优劣、好坏的人才能被称为有智慧的人。
现代解析
这句话用现代话来说就是:能分清对错、明辨是非的人叫聪明,颠倒黑白、混淆是非的人叫愚蠢。
它的核心在于强调人要有清晰的判断力。生活中,很多事情并不是非黑即白,但关键在于能否基于事实和逻辑去分辨什么是对的、什么是错的。比如:
1. “是是、非非”(肯定对的,否定错的)——聪明人看到正确的事会支持,发现错误的事会反对。他们不盲目跟风,而是独立思考。
- 例子:有人造谣,聪明人会查证真相后揭穿谎言,而不是跟着传播。
2. “非是、是非”(把错的当对的,把对的当错的)——愚蠢的人恰恰相反,他们美化错误、贬低真理,甚至为了私利故意歪曲事实。
- 例子:明知偷东西违法,却狡辩“别人也偷”,这就是混淆是非的愚昧。
这句话的魅力在于,它用简单的对比揭露了智慧与愚昧的本质区别: 不是知识多少,而是能否坚守基本的对错标准。即使在今天,这种态度依然重要——无论是面对网络谣言、职场欺压,还是社会争议,清醒的判断力永远是稀缺的品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