峦垅有合沓,往来无踪辙。

出自 南北朝 谢灵运 《登庐山绝顶望诸峤》

山行非有期,弥远不能辍。
但欲掩昏旦,遂复经圆缺。
扪壁窥龙池,攀枝瞰乳穴。
积峡忽复启,平途俄已绝。
峦垅有合沓,往来无踪辙。
昼夜蔽日月,冬夏共霜雪。

现代解析

这句诗描绘了一幅山峦重叠、路径隐秘的自然画面。用大白话来说就是:眼前的山峰层层叠叠挤在一起,根本分不清哪条是能走的路,连人走过的脚印车压的痕迹都找不到。

它最妙的地方在于用简单的画面道出了人生常遇到的困境——就像我们面对复杂问题时,常常觉得像站在迷宫般的山群里,找不到突破口。诗人用"合沓"(密密麻麻堆叠)和"无踪辙"(连车轱辘印都没有)这两个接地气的形容,把这种迷茫感变得特别真实可感。

这种写法既保留了自然景观的壮美,又暗含了人生路上"找不到北"的普遍体验。就像现代人站在十字路口导航失灵时的感觉,只不过诗人用大山代替了我们手机里的地图。

谢灵运

谢灵运(385年-433年),东晋陈郡阳夏(今河南太康)人,出生在会稽始宁(今浙江上虞),原为陈郡谢氏士族。东晋名将谢玄之孙,小名“客”,人称谢客。又以袭封康乐公,称谢康公、谢康乐。著名山水诗人,主要创作活动在刘宋时代,中国文学史上山水诗派的开创者。由谢灵运始,山水诗乃成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大流派,最著名的是《山居赋》,也是见诸史册的第一位大旅行家。谢灵运还兼通史学,工于书法,翻译佛经,曾奉诏撰《晋书》。《隋书·经籍志》、《晋书》录有《谢灵运集》等14种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