惆怅东栏一株雪,人生看得几清明。

出自 宋代 苏轼 《东栏梨花》

译文我心绪惆怅,恰如东栏那一株白如雪的梨花,居俗世而自清,将这纷杂的世俗人生,看得多么透彻与清明。

注释东栏:指诗人当时庭院门口的栏杆。雪:这里喻指梨花。清明:清澈明朗。

赏析诗人借用梨花作意象,表达绵绵不尽的情思,寄托人生感悟,是诗人清明人生细腻而真实的写照。

现代解析

这句诗用简单的画面道出了深刻的人生感悟,我们可以这样理解:

1. 画面还原:诗人看到东边栏杆旁一株开满白花的树(可能是梨树),洁白如雪。这让他突然意识到——人这一生,能真正看清世事本质的时刻实在太少了。

2. 核心感悟:
- "看得清明"不是指视力,而是指活得通透明白的瞬间
- 就像那株白花年年绽放,但人真正静心欣赏、领悟的时机却很少
- 暗含对匆忙人生的反思:我们常常被琐事缠身,错过许多领悟生活的机会

3. 现代启示:
- 在快节奏生活中,需要主动创造"清明时刻"(比如静心观察自然)
- 美好的事物一直存在(如那株花),缺的是我们用心体会的专注力
- 人生短暂,能真正活得明白的时间比想象中少得多

这诗句的魅力在于:用一朵花打开了一个思考人生的入口,把深刻的哲理藏在日常小景中,让人在平淡处见惊奇。

苏轼

苏轼(1037-1101),北宋文学家、书画家、美食家。字子瞻,号东坡居士。汉族,四川人,葬于颍昌(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)。一生仕途坎坷,学识渊博,天资极高,诗文书画皆精。其文汪洋恣肆,明白畅达,与欧阳修并称欧苏,为“唐宋八大家”之一;诗清新豪健,善用夸张、比喻,艺术表现独具风格,与黄庭坚并称苏黄;词开豪放一派,对后世有巨大影响,与辛弃疾并称苏辛;书法擅长行书、楷书,能自创新意,用笔丰腴跌宕,有天真烂漫之趣,与黄庭坚、米芾、蔡襄并称宋四家;画学文同,论画主张神似,提倡“士人画”。著有《苏东坡全集》和《东坡乐府》等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