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海阵云匝,黑山兵气冲。

出自 唐代 高适 《塞下曲》

结束浮云骏,翩翩出从戎。
且凭天子怒,复倚将军雄。
万鼓雷殷地,千旗火生风。
日轮驻霜戈,月魄悬雕弓。
青海阵云匝,黑山兵气冲。
战酣太白高,战罢旄头空。
万里不惜死,一朝得成功。
画图麒麟阁,入朝明光宫。
大笑向文士,一经何足穷。
古人昧此道,往往成老翁。

现代解析

这句诗描绘了一幅边塞战事紧张的生动画面,用现代语言可以这样理解:

1. 画面感十足
"青海阵云匝"就像在说:青海湖上空乌云层层翻滚,像千军万马的布阵一样压下来。这里的"阵云"既指真实压抑的战争阴云,又暗喻军队集结的肃杀气氛。

2. 动态冲击力
"黑山兵气冲"用现代话就是:黑山脚下战意喷涌,士兵的杀气直冲云霄。一个"冲"字让肃杀之气有了爆发力,仿佛能看到刀光剑影即将展开。

3. 艺术手法解析
- 地名象征:青海、黑山不仅是真实地名,更代表荒凉艰苦的边疆战场
- 通感运用:把视觉的"云"比作军阵,把无形的"兵气"写得像实体一样能冲天而起
- 色彩对比:青黑色的云山与惨烈的战争形成暗色调压抑感

4. 深层情感
看似在写景,实则传递出战争来临前的窒息感。不用直接描写血腥厮杀,仅用环境就让人感受到大战一触即发的紧张,这种含蓄的表达反而更有冲击力。就像电影用阴郁的天空和狂风来暗示灾难来临,比直接拍爆炸更令人揪心。

高适

高适(704—765年),字达夫,一字仲武,渤海蓨(今河北景县)人,后迁居宋州宋城(今河南商丘睢阳)。安东都护高侃之孙,唐代大臣、诗人。曾任刑部侍郎、散骑常侍,封渤海县侯,世称高常侍。于永泰元年正月病逝,卒赠礼部尚书,谥号忠。作为著名边塞诗人,高适与岑参并称“高岑”,与岑参、王昌龄、王之涣合称“边塞四诗人”。其诗笔力雄健,气势奔放,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、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。有文集二十卷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