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代解析
这句诗描绘了一幅幽静清雅的画面,我们可以拆解为两个部分来理解:
前半句"竹疏虚槛静"说的是:稀疏的竹子掩映着空荡的栏杆,周围一片宁静。这里的"疏"字用得巧妙,既写出竹子错落有致的自然姿态,又让阳光可以透过竹影洒落,营造出通透的静谧感。"虚槛"(空栏杆)更强化了这种无人打扰的安宁氛围。
后半句"松密醮坛阴"则呈现:茂密的松树为祭坛投下浓荫。一个"密"字与前面的"疏"形成对比,松针的繁茂挡住了阳光,在祭祀场所形成清凉的树荫。这种明暗交替的描写,让画面顿时有了立体感。
全句的精妙在于:
1. 用植物疏密对比(竹疏/松密)构建空间层次
2. 通过光影变化(通透的竹影/浓密的松荫)营造意境
3. "静"与"阴"字不着痕迹地传递出宗教场所特有的肃穆感
4. 看似写景,实则通过环境描写暗示了人的活动场所(醮坛)和心境
就像用相机拍下了一个镜头:前景是竹影栏杆,中景是松树,远景是隐约的祭坛,整个画面充满东方美学特有的含蓄与留白。
张泌
张泌(bì)(生卒年不详),《全唐诗》作曰字子澄,安徽淮南人。五代后蜀词人。是花间派的代表人物之一。其词用字工炼,章法巧妙,描绘细腻,用语流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