事去空流东汴水,愁来不见西湖月。

出自 宋代 汪元量 《满江红·和王昭仪韵》

天上人家,醉王母、蟠桃春色。被午夜、漏声催箭,晓光侵阙。花覆千官鸾阁外,香浮九鼎龙楼侧。恨黑风吹雨湿霓裳,歌声歇。
人去后,书应绝。肠断处,心难说。更那堪杜宇,满山啼血。事去空流东汴水,愁来不见西湖月。有谁知、海上泣婵娟,菱花缺。

现代解析

这句诗描绘了一种物是人非的惆怅感,用两条著名的河流作对比,传递出深沉的失落情绪。

前半句"事去空流东汴水"说的是:往事已经消散,只剩下汴河的水还在自顾自地流淌。这里的"空流"特别传神——河水不懂人心,不管人间发生什么变故,它都机械地向前流去,这种"无情"更衬托出人的伤感。

后半句"愁来不见西湖月"则转换了场景:当忧愁涌上心头时,连西湖的月亮都看不见了。月亮本是常见景物,但此刻偏偏消失不见,这种"求而不得"的遗憾,把愁绪写得更加具体可感。

两句合起来看,诗人通过"汴水依旧流"与"西湖月不见"的对比,巧妙地表达了:该留的(美好往事)留不住,想见的(慰藉之物)见不着。这种人生常态的精准捕捉,正是这句话打动人心的地方。用现在的话说就是:时间无情地带走了一切,当我们想寻找些安慰时,却发现连最平常的寄托都不复存在了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