何当击凡鸟,毛血洒平芜。
现代解析
这句诗可以理解为:“什么时候才能去搏击那些平庸的鸟儿,让它们的羽毛和鲜血洒落在原野上?”
诗人用“凡鸟”比喻平庸无能之辈,而“击凡鸟”则象征着对平庸的挑战和超越。后一句“毛血洒平芜”用强烈的画面感,表现出战斗的激烈和决心,传递出一种不甘平凡、渴望突破束缚的豪情。
整句诗的魅力在于:
1. 意象生动——用“击鸟”“毛血”这样具冲击力的场景,让读者直观感受到力量与反抗。
2. 情感激昂——表面写打鸟,实则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和改变现状的渴望,充满斗志。
3. 语言干脆——没有复杂修辞,直白有力,像一声呐喊,容易引发共鸣。
本质上,这是借“打鸟”抒发一种“不愿随波逐流,誓要活出锋芒”的人生态度,至今仍能激励普通人勇敢对抗生活中的“平庸”。
杜甫
杜甫(712-770),字子美,自号少陵野老,世称“杜工部”、“杜少陵”等,汉族,河南府巩县(今河南省巩义市)人,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杜甫被世人尊为“诗圣”,其诗被称为“诗史”。杜甫与李白合称“李杜”,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“小李杜”区别开来,杜甫与李白又合称“大李杜”。他忧国忧民,人格高尚,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,诗艺精湛,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,影响深远。759-766年间曾居成都,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