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来姹紫嫣红开遍,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。

出自 明代 汤显祖 《皂罗袍·原来姹紫嫣红开遍》

译文这样繁花似锦的迷人春色无人赏识,都付予了破败的断井颓垣。

注释姹紫嫣红:形容花的鲜艳美丽。断井颓垣:断了的井栏,倒了的短墙,这里是形容庭院的破旧冷落。

赏析此句语言精美,以词的手法写曲,细腻生动,真切感人,描写贵族小姐杜丽娘游览自己家的后花园,发现万紫千红与破井断墙相伴,无人欣赏,良辰美景空自流逝,感到惊异和惋惜,抒发了对美好青春被禁锢、被扼杀的叹息。

现代解析

这句诗描绘了一幅强烈的对比画面:一边是繁花似锦、生机勃勃的美景(姹紫嫣红开遍),另一边却是破败荒凉的废墟(断井颓垣)。用现代话来说,就像你突然看到一片开得正艳的花海,但周围全是倒塌的墙壁和枯井,这种反差会让人瞬间感到惋惜和震撼。

它的魅力在于用最简单直白的景象对比,道出了人生中常见的无奈——美好的事物总是易逝,再灿烂的绽放也可能被现实摧毁。就像年轻人满怀梦想踏入社会,最终却被生活磨平棱角;或像一段热烈的感情,最终败给时间和现实。这种"盛开与荒凉"的冲突感,让不同时代的人都能联想到自己的经历,产生共鸣。

本质上,诗人用14个字完成了两件事:先给你看希望(姹紫嫣红),再亲手打碎它(断井颓垣)。这种先扬后抑的手法,比直接说"人生无常"更有冲击力,就像看电影时先给特写再切到全景,观众自己就能体会到其中深意。

汤显祖

汤显祖(1550—1616),中国明代戏曲家、文学家。字义仍,号海若、若士、清远道人。汉族,江西临川人。公元1583年(万历十一年)中进士,任太常寺博士、礼部主事,因弹劾申时行,降为徐闻典史,后调任浙江遂昌知县,又因不附权贵而免官,未再出仕。曾从罗汝芳读书,又受李贽思想的影响。在戏曲创作方面,反对拟古和拘泥于格律。作有传奇《牡丹亭》、《邯郸记》、《南柯记》、《紫钗记》,合称《玉茗堂四梦》,以《牡丹亭》最著名。在戏曲史上,和关汉卿、王实甫齐名,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