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浦凄凄别,西风袅袅秋。

出自 唐代 白居易 《南浦别》

译文在西风袅袅萧瑟的秋天里,到南面的水滨旁心情凄凉的分别。

注释南浦:南面的水边,后常用称送别之地。别:分别,别离。袅袅:吹拂,这里形容西风吹拂。

赏析此句以景衬情,点出送别的地点和时间,“凄凄”、“袅袅”两个叠字,用得传神生动,将诗人内心的凄凉、愁苦与秋景的萧瑟、黯淡融为一体,衬托出离人分别之时肝肠寸断的哀情。

现代解析

这句诗描绘了一幅秋日离别的伤感画面,用现代语言可以这样理解:

场景拆解:
1. "南浦凄凄别"
"南浦"是古人送别的老地方(类似现代车站、机场),"凄凄"不是单纯冷清,而是心里发酸、脚步发沉的感觉。就像今天送好友远行时,明明周围人来人往,却觉得空气都凝固了。

2. "西风袅袅秋"
"西风"是带着凉意的秋风,"袅袅"形容风卷落叶的轻盈感。这里用风的动态反衬人的沉重——你看,连风都轻飘飘的,可我们却像被钉在原地般挪不动步。

精妙之处:
- 用环境当情绪镜子:不直接说"我多难过",而是让长满芦苇的河岸、打转的落叶替自己说话。就像今天拍离别视频时,特意给空荡荡的座椅或摇晃的咖啡杯特写镜头。
- 矛盾感制造张力:秋风本该清爽,却让人更觉萧瑟;告别本该干脆,却拖得"凄凄"绵长。这种心理和自然的反差,比直白抒情更有后劲。

现代类比:
就像雨天送恋人出国,看着登机口电子屏闪烁,行李箱轱辘声渐渐消失——没有拥抱哭泣,但潮湿的鞋袜和玻璃上的雨痕全在替你诉说不舍。

白居易

白居易(772年-846年),字乐天,号香山居士,又号醉吟先生,祖籍太原,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,生于河南新郑。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唐代三大诗人之一。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,世称“元白”,与刘禹锡并称“刘白”。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,形式多样,语言平易通俗,有“诗魔”和“诗王”之称。官至翰林学士、左赞善大夫。公元846年,白居易在洛阳逝世,葬于香山。有《白氏长庆集》传世,代表诗作有《长恨歌》、《卖炭翁》、《琵琶行》等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