团扇不摇风自举,盈盈翠竹,纤纤白苎,不受些儿暑。

出自 明代 文征明 《青玉案·庭下石榴花乱吐》

译文团扇不摇,清风自来,翠竹依依,着清凉的白紵衣,来遮蔽夏日的暑意。

注释骎骎:形容眼光急迫不安。苎:苎麻,多年生草本。些儿:一点儿。

赏析此句纤丽娟秀,诗人以画家之笔,勾勒人物景象,达到了词中有画的艺术效果,描绘了一幅夏日翠竹图。

现代解析

这句诗描绘了一个清新自然的夏日场景,用现代语言可以这样理解:

1. "团扇不摇风自举"
不用摇动团扇,凉风就自动吹来——形容环境天然凉爽,连扇子都成了摆设。就像今天我们在树荫下突然感受到一阵穿堂风,那种不费力的清凉感。

2. "盈盈翠竹,纤纤白苎"
用"盈盈"形容翠竹饱满挺拔的姿态,像青春洋溢的少女;"纤纤白苎"则描写细柔的白色苎麻(古代夏布),像轻盈的薄纱。一绿一白,一挺一柔,形成视觉上的清新对比。

3. "不受些儿暑"
直白说就是"完全不觉得热"。前几句的凉风、绿竹、白苎共同构成天然空调房的效果,热浪被完全隔绝在外。

整体魅力在于用极简的画面传递多重感官体验:
- 触觉(自然凉风)
- 视觉(翠竹白苎的色彩和形态)
- 心理感受(逃离酷暑的惬意)
就像用手机随手拍下的夏日治愈瞬间:竹林沙沙作响,衣角随风轻扬,所有燥热瞬间被治愈。诗人把这种小确幸凝固成了永恒的画面。

文征明

文征明(1470-1559),原名壁,字征明。四十二岁起以字行,更字征仲。因先世衡山人,故号衡山居士,世称“文衡山”,明代画家、书法家、文学家。汉族,长州(今江苏苏州)人。生于明宪宗成化六年,卒于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,年九十岁,曾官翰林待诏。诗宗白居易、苏轼,文受业于吴宽,学书于李应祯,学画于沈周。在诗文上,与祝允明、唐寅、徐祯卿 并称“吴中四才子”。在画史上与沈周、唐寅、仇英合称“吴门四家”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