望阙云遮眼,思乡雨滴心。

出自 唐代 白居易 《阴雨》

译文望向帝京的视线被云雾遮住,思念着故乡,雨声落地滴滴打在心头。

注释望阙:眷念朝廷。阙:宫门楼观,代指朝廷。

赏析此句描写了雾霭浓重、雨声滴答的情景,写诗人望向帝京却不得见的愁苦,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。

现代解析

这句诗描绘了一个人在外漂泊时思念家乡的细腻情感,用自然景象巧妙比喻内心的愁绪。

"望阙云遮眼":抬头想看看远方的宫殿(象征家乡或理想),却被厚厚的云层挡住视线。就像我们伸长脖子想看清远处的目标,却被雾气或泪水模糊了双眼,那种急切又无奈的感受。

"思乡雨滴心":思念家乡时,绵绵细雨仿佛不是落在地上,而是一滴一滴直接敲打在心头。这种比喻让无形的乡愁变得具体可感——就像心脏被冰凉的雨滴反复轻叩,又冷又疼却又停不下来。

诗人用"云遮眼"和"雨滴心"这两个日常可见的自然现象,把抽象的思乡之情转化成了能看见、能听见、能触摸的具象体验。云雨本是外界的天气,在这里却成了内心情感的投射,让读者能真切体会到那种视线被阻隔的焦灼,和思念如阴雨般绵密不绝的滋味。

白居易

白居易(772年-846年),字乐天,号香山居士,又号醉吟先生,祖籍太原,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,生于河南新郑。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唐代三大诗人之一。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,世称“元白”,与刘禹锡并称“刘白”。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,形式多样,语言平易通俗,有“诗魔”和“诗王”之称。官至翰林学士、左赞善大夫。公元846年,白居易在洛阳逝世,葬于香山。有《白氏长庆集》传世,代表诗作有《长恨歌》、《卖炭翁》、《琵琶行》等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