万壑有声含晚籁,数峰无语立斜阳。
现代解析
这句诗描绘了一幅傍晚山野的宁静画面,我们可以这样理解:
画面感:
"万壑有声"是说无数山谷里传来自然的声音——可能是风声、虫鸣或流水声,这些声音在傍晚时分显得格外清晰;"数峰无语"则用拟人手法,让几座山峰像沉默的巨人一样静静伫立在夕阳中。一动一静之间,整个画面就活了起来。
精妙之处:
1. 对比手法:用山谷的"有声"反衬山峰的"无语",突出大自然的静谧与壮美。
2. 拟人化:说山峰"无语",其实是暗示人在这景象前的震撼——面对这样的风景,连山峰都显得肃穆,何况是人类呢?
3. 时间感:通过"晚籁""斜阳"点明黄昏时分,这个时刻的光线和氛围让景物更显苍茫。
情感共鸣:
诗人没有直接抒情,但通过这幅画面,我们能感受到他对自然的敬畏,以及一种淡淡的孤独感——人在广袤天地间,听着万壑回响,看着沉默的山峰,会不自觉地放空思绪,沉浸在这份宁静中。
简单说,这句诗好就好在:用耳朵听得到的声音,衬托眼睛看得见的寂静,让人仿佛身临其境,感受到黄昏山野那种既生动又庄严的独特美感。
王禹偁
王禹偁(954—1001)北宋白体诗人、散文家。字元之,汉族,济州巨野(今山东省巨野县)人,晚被贬于黄州,世称王黄州。太平兴国八年进士,历任右拾遗、左司谏、知制诰、翰林学士。敢于直言讽谏,因此屡受贬谪。真宗即位,召还,复知制诰。后贬知黄州,又迁蕲州病死。王禹偁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,文学韩愈、柳宗元,诗崇杜甫、白居易,多反映社会现实,风格清新平易。词仅存一首,反映了作者积极用世的政治抱负,格调清新旷远。著有《小畜集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