城里夕阳城外雪,相将十里异阴晴。

出自 明代 王守仁 《次韵陆佥宪元日春晴》

译文城里夕阳仍在,而城外却已经下起了雪,尽管两地相隔仅十几里,但天气的差异却如此之大。

注释相将:将近;相隔。

赏析诗人描写了两地的不同风景,城里是夕阳晚照,城外却是白雪皑皑,相距不远却令人感觉阴晴迥异,为后文的抒情作铺垫。

现代解析

这句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:城里夕阳西下,暖光笼罩;城外却白雪纷飞,寒意逼人。短短十里距离,仿佛两个世界——一边晴空晚照,一边风雪交加。

诗人用最朴实的自然现象,巧妙道出了人生的普遍体验:同样一片天空下,人们的境遇可以截然不同。就像今天可能你所在的城市阳光明媚,而邻市却暴雨倾盆;或者办公室里有人欢喜升职,隔壁同事却正为裁员焦虑。这种"同片天空不同光景"的对比,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奇妙,更暗喻着人世间的差异与无常。

最妙的是"相将十里"这个距离——不算远,却足够形成鲜明对比。这让人想到现实中的许多情形:学区房内外不同的教育资源,城市相邻区域悬殊的物价水平,甚至同一家庭里兄弟姐妹的不同命运。诗人用天气作比喻,把这种微妙的人生差异写得既美丽又深刻,让每个读者都能从中看到自己生活的影子。

王守仁

王守仁(1472年10月31日-1529年1月9日),汉族,幼名云,字伯安,号阳明,封新建伯,谥文成,人称王阳明。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、文学家、哲学家和军事家。王阳明不仅是宋明心学的集大成者,一生事功也是赫赫有名,故称之为“真三不朽”其学术思想在中国、日本、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国家乃至全球都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,因此,王守仁(心学集大成者)和孔子(儒学创始人)、孟子(儒学集大成者)、朱熹(理学集大成者)并称为孔、孟、朱、王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