画家不识渔家苦,好作寒江钓雪图。

出自 明代 孙承宗 《渔家》

译文画家不了解渔人有多么辛苦,偏偏喜欢画在下着雪的寒冷江面上垂钓的图画。

注释渔家:渔户,以捕鱼为业的人家。

赏析诗人直陈对诗人画家好为“渔家乐”流弊的不满,许多封建士大夫不去真正体察民苦,“不识”大自然的险风恶浪,却想当然的描摹出一幅幅风花雪月图,借以排遣仕途失意惆怅和苦闷。

现代解析

这句诗用大白话来说就是:画家们压根不懂渔民的真实辛苦,却总爱画那些看起来挺有诗意的“寒江独钓”图。

它讽刺了艺术创作中一个常见现象:
1. 脱离现实——画家坐在温暖的屋子里,把渔民寒冬钓鱼的场景画得风雅浪漫,完全忽略了渔民为生存冻得发抖的残酷现实。
2. 美化苦难——把劳动者谋生的艰辛包装成文人喜欢的“意境”,就像现在有些短视频把农村生活拍成田园牧歌,却看不见背后的汗水。
3. 艺术家的局限——搞艺术的人容易沉浸在自己的审美趣味里,对真实生活缺乏敬畏心。就像现在某些影视剧把穷人住豪宅当真实,本质上是一样的毛病。

最扎心的是,这种“美化的苦难”至今仍在各种文艺作品里出现,这才是这句话历经百年依然鲜活的原因。

孙承宗

(1563—1638)高阳人,字稚绳,号恺阳。为诸生时,教读边郡,喜从老兵究问险要阨塞。万历三十二年进士。授编修,进中允。历谕德、洗马。熹宗即位,充讲官。朝臣推为兵部侍郎,主辽事。帝不欲承宗离讲筵,不许。天启二年广宁失守,乃拜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。三年,为魏忠贤党所谗,乞归。崇祯二年,后金兵陷畿辅州县多处,思宗命承宗守通州。次年,收复遵化等四城。后以大凌河等地失守,廷臣归咎承宗筑城之计,引疾归。家居七年,十一年,清兵攻高阳,率家人拒守,城破,投环死。子孙多人皆战死。福王时谥文忠。有《高阳集》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