湛湛长江去,冥冥细雨来。
现代解析
这句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长江雨景图,用现代语言可以这样解读:
1. 画面感极强
"湛湛长江"像用高清镜头拍下的画面——江水深青饱满,浩浩荡荡向前奔流,给人一种开阔的视觉冲击。"冥冥细雨"则像电影里的慢镜头:灰蒙蒙的雨丝无声飘落,模糊了远方的景物。一壮阔一朦胧,形成奇妙对比。
2. 动静结合的艺术
前句是动态的"去"(奔流),后句是静态的"来"(飘落)。长江的永恒流动与细雨的短暂停留,就像大自然在演绎一场永不谢幕的舞台剧。
3. 藏在字里的情绪
"湛湛"透着对壮丽江水的赞叹,"冥冥"又带着些许雨天特有的忧郁。诗人没有直接抒情,但通过这两个叠词,我们能感受到他站在江边时既震撼又略带惆怅的复杂心情。
4. 生活化的诗意
就像现代人用手机拍下雨中长江发朋友圈,诗人用十个字就完成了更高级的"拍照"——不仅拍到景象,还拍出了江水的性格(奔放)、雨的气质(神秘),甚至空气的湿度感。
杜甫
杜甫(712-770),字子美,自号少陵野老,世称“杜工部”、“杜少陵”等,汉族,河南府巩县(今河南省巩义市)人,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杜甫被世人尊为“诗圣”,其诗被称为“诗史”。杜甫与李白合称“李杜”,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“小李杜”区别开来,杜甫与李白又合称“大李杜”。他忧国忧民,人格高尚,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,诗艺精湛,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,影响深远。759-766年间曾居成都,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