浩荡清淮天共流,长风万里送归舟。
现代解析
这句诗描绘了一幅壮阔的江淮行舟图,用现代话可以这样理解:
1. 画面感十足
"浩荡清淮"像电影镜头——清澈的淮河水势磅礴,与远处天空连成一片,分不清哪是水哪是天。"长风万里"让人瞬间感受到开阔的江面上,持续不断的大风推着船只疾驰,有种乘风破浪的畅快。
2. 动静结合
前句是静态的壮美(天水相连),后句是动态的潇洒(长风吹舟)。就像先用无人机拍下广阔江景,再切换到小船第一视角,让读者仿佛置身舟中,感受风的速度感。
3. 隐藏的潇洒人生
表面写景,实际寄托情怀。"送归舟"三字暗含深意——这不仅是自然界的风送船归,更透露出诗人终于放下世俗牵挂,像被天地之力护送着回归精神家园的豁达心境。万里长风成了人生理想的助推力。
4. 数字的魔力
"万里"这个夸张的距离词,把普通的归途升华成史诗般的旅程。就像我们现在说"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,还有诗和远方",诗人用空间上的无限延伸,暗示精神追求的无边界。
苏舜钦
苏舜钦(1008—1048)北宋诗人,字子美,开封(今属河南)人,曾祖父由梓州铜山(今四川中江)迁至开封(今属河南)。曾任县令、大理评事、集贤殿校理,监进奏院等职。因支持范仲淹的庆历革新,为守旧派所恨,御史中丞王拱辰让其属官劾奏苏舜钦,劾其在进奏院祭神时,用卖废纸之钱宴请宾客。罢职闲居苏州。后来复起为湖州长史,但不久就病故了。他与梅尧臣齐名,人称“梅苏”。有《苏学士文集》诗文集有《苏舜钦集》16卷,《四部丛刊》影清康熙刊本。198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《苏舜钦集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