林深时见鹿,溪午不闻钟。
出自 唐代 李白 《访戴天山道士不遇》
译文出自唐代李白的《访戴天山道士不遇》,原句为树深时见鹿,溪午不闻钟。
注释树深:树丛深处。
赏析这句诗以简洁的笔触,描绘了林间深处偶见鹿影,溪边正午静谧无钟声的景象,展现出大自然的宁静与神秘。
现代解析
这句诗描绘了一幅宁静深远的山林画面,用现代语言可以这样理解:
1. 画面感
"林深时见鹿"就像用镜头拍下的场景:当你走进茂密森林深处,突然和一只野鹿四目相对。这种不期而遇的惊喜,展现了人与自然最原始的默契——只有当你真正静心深入,才能遇见这些隐秘的美好。
2. 声音的消失
"溪午不闻钟"说的是中午溪边听不到寺庙钟声。这里藏着巧妙的对比:本该回荡的钟声缺席了,反而让溪水声、鸟鸣声这些自然音效变得更清晰。就像我们关掉手机后,突然能听见窗外的风声雨声。
3. 双重意境
表面写的是山林漫步的实际体验,深层却像在说人生道理:
- 前半句暗示珍贵的事物(鹿)往往藏在深处,需要主动探索
- 后半句提醒我们:某些固有期待(钟声)的消失,反而能发现被忽略的美好(自然之声)
4. 留白之美
诗句没直接说"安静",但通过"不见人影,只遇野鹿"和"钟声消失"的描写,让读者自己感受到那种与世隔绝的宁静。就像好的电影镜头不需要台词,画面本身就能传递情绪。
李白
李白(701年-762年),字太白,号青莲居士,唐朝浪漫主义诗人,被后人誉为“诗仙”。祖籍陇西成纪(待考),出生于西域碎叶城,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。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,有《李太白集》传世。762年病逝,享年61岁。其墓在今安徽当涂,四川江油、湖北安陆有纪念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