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武望余杭,云海天涯两杳茫。

出自 宋代 苏轼 《南乡子·和杨元素时移守密州》

译文东武和余杭两地相望,远隔天涯云海茫茫。

注释东武:密州治所,今山东诸城。余杭:杭州。杳茫:渺茫。

赏析此句写词人密州杭州相隔天涯,相望渺茫,颇有黯然别情。

现代解析

这句诗描绘了一幅辽阔苍茫的图景,可以这样理解:

站在东武眺望余杭方向,眼前只有无边无际的云海,仿佛与天涯连成一片,分不清哪里是云,哪里是天,哪里是远方。这种景象让人感到两地相隔之远,就像彼此消失在茫茫天地间,充满了一种遥远而朦胧的惆怅感。

它的魅力在于用简单的自然景象——云和天,传递出复杂的情绪:
1. 空间感:云海和天涯的描写,瞬间拉大了距离感,让人体会到"相隔千山万水"的意境。
2. 情感投射:看似写景,实则表达了对远方之人的思念,或对目标的遥不可及,这种"看得见却到不了"的感觉很容易引发共鸣。
3. 留白之美:没有直接说"我想你"或"路好远",而是用云海遮眼、天涯难辨的画面,给人留下想象空间。

就像我们现在看远方雾霾中的城市轮廓,或坐飞机时透过云层俯瞰大地,那种模糊又浩瀚的视觉体验,很容易让人产生类似的感慨。诗人正是捕捉了这种人类共通的视觉经验,用文字定格了瞬间的怅惘。

苏轼

苏轼(1037-1101),北宋文学家、书画家、美食家。字子瞻,号东坡居士。汉族,四川人,葬于颍昌(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)。一生仕途坎坷,学识渊博,天资极高,诗文书画皆精。其文汪洋恣肆,明白畅达,与欧阳修并称欧苏,为“唐宋八大家”之一;诗清新豪健,善用夸张、比喻,艺术表现独具风格,与黄庭坚并称苏黄;词开豪放一派,对后世有巨大影响,与辛弃疾并称苏辛;书法擅长行书、楷书,能自创新意,用笔丰腴跌宕,有天真烂漫之趣,与黄庭坚、米芾、蔡襄并称宋四家;画学文同,论画主张神似,提倡“士人画”。著有《苏东坡全集》和《东坡乐府》等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