牧童骑黄牛,歌声振林樾。

出自 清代 袁枚 《所见》

译文牧童骑在黄牛背上,嘹亮的歌声在树林里回荡。

注释牧童:指放牛的孩子。振:振荡;回荡,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。林樾:指道旁成荫的树。

赏析“骑”字直接写出了牧童的姿势,“振”字则间接点出牧童的心情,描写了小牧童的天真活泼、悠然自得的可爱模样。

现代解析

这句诗描绘了一个充满童趣和生机的乡村画面:一个小牧童悠闲地骑在黄牛背上,嘹亮的歌声在树林间回荡。短短十个字却包含了三个鲜活的层次:

1. 动静结合:黄牛缓步前行的"静"与牧童歌声的"动"形成巧妙对比,就像镜头里同时捕捉到慢动作和环绕立体声。

2. 色彩声音交响:明黄的牛背与翠绿的树林构成视觉冲击,而清亮的童声穿透层层树叶,仿佛能看见声波在树冠间荡漾。

3. 自由的生命力:不用写"快乐"二字,通过牛背上的晃悠双腿、毫无顾忌的放声歌唱,自然透露出无拘无束的童年野趣。这种未经雕琢的自然气息,正是打动人的关键——就像我们突然在小区里听到孩子银铃般的笑声,会不自觉地嘴角上扬。

袁枚

袁枚(1716-1797)清代诗人、散文家。字子才,号简斋,晚年自号仓山居士、随园主人、随园老人。汉族,钱塘(今浙江杭州)人。乾隆四年进士,历任溧水、江宁等县知县,有政绩,四十岁即告归。在江宁小仓山下筑筑随园,吟咏其中。广收诗弟子,女弟子尤众。袁枚是乾嘉时期代表诗人之一,与赵翼、蒋士铨合称“乾隆三大家”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