巫峡啼猿数行泪,衡阳归雁几封书。
出自 唐代 高适 《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》
译文巫峡猿猴悲啼令人伤心泪下,到达衡阳后让大雁多为我捎来几封书信。
注释巫峡:地名,在今重庆市巫山县东。衡阳:地名,今属湖南。
赏析此句先写巫峡风光,以古民谣典故来暗示李少府所去的峡中荒凉之地;后写衡阳,暗示王少府去长沙,并希望他能多寄书函。
现代解析
这句诗描绘了两种不同的思乡场景,读起来像两幅会呼吸的画。
前半句"巫峡啼猿数行泪"中,作者用猿猴的哀鸣声作引子——三峡两岸的猿啼本就凄厉,此时更勾起了游子的眼泪。这里的妙处在于把无形的乡愁变成了看得见的"数行泪",就像我们听到熟悉的老歌会突然鼻酸一样,动物叫声成了打开记忆的开关。
后半句"衡阳归雁几封书"转换视角,借大雁写书信。古人认为大雁能传信(衡阳有回雁峰,传说大雁到此折返),诗人望着北归的雁群,心里盘算着:"它们翅膀下可带着家乡的信?"这种联想既浪漫又心酸,就像现代人盯着快递物流信息般焦灼。
两句都用具体事物承载抽象情感:猿声是乡愁的触发器,雁阵是希望的寄托物。最妙的是数字的运用,"数行泪"说明强忍悲伤却终究落泪,"几封书"透着不敢期待又忍不住期待的矛盾心理。这种含蓄的表达,比直接说"我好想家"更令人回味。
高适
高适(704—765年),字达夫,一字仲武,渤海蓨(今河北景县)人,后迁居宋州宋城(今河南商丘睢阳)。安东都护高侃之孙,唐代大臣、诗人。曾任刑部侍郎、散骑常侍,封渤海县侯,世称高常侍。于永泰元年正月病逝,卒赠礼部尚书,谥号忠。作为著名边塞诗人,高适与岑参并称“高岑”,与岑参、王昌龄、王之涣合称“边塞四诗人”。其诗笔力雄健,气势奔放,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、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。有文集二十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