明月净松林,千峰同一色。

出自 宋代 欧阳修 《自菩提步月归广化寺》

译文明月照在夜晚的松林上,在月光的照耀下,静谧松林显得那么干净。夜色笼罩在巍峨的群山上,远远的看去,就好像一个颜色。

注释净:显得干净。千峰:这里只是虚数,代表很多山。色:颜色。

赏析此句描绘了春夜时山林中静谧美丽的景色,山林寂静,月光皎洁,群山巍峨,诗人触景生情,展现出宁静而高远的意境。

现代解析

这句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月夜山景图,用大白话可以这样理解:

月光像清水一样洗净了松林,把连绵的山峰都染成了同一种颜色。这里最妙的是两个点:

1. "净"字用得特别生动,不是说月光"照亮"松林,而是说月光像抹布擦桌子一样,把整片林子"擦得干干净净",让人感觉月光有清洁能力,把夜晚的黑暗都洗掉了。

2. "千峰同一色"这个画面很有视觉冲击力,平时五颜六色的群山,在月光滤镜下突然变成了统一的银色,就像给照片加了单色调滤镜,瞬间让普通的山景有了梦幻感。

整句诗把常见的夜景写出了新意,不用任何夸张的形容词,就让我们仿佛亲眼看到月光给大自然"美颜"的过程,特别能感受到夜晚那份纯净的美。

欧阳修

欧阳修(1007-1072),字永叔,号醉翁,晚号“六一居士”。汉族,吉州永丰(今江西省永丰县)人,因吉州原属庐陵郡,以“庐陵欧阳修”自居。谥号文忠,世称欧阳文忠公。北宋政治家、文学家、史学家,与韩愈、柳宗元、王安石、苏洵、苏轼、苏辙、曾巩合称“唐宋八大家”。后人又将其与韩愈、柳宗元和苏轼合称“千古文章四大家”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