骊山语罢清宵半,泪雨霖铃终不怨。
出自 清代 纳兰性德 《木兰花·拟古决绝词柬友》
译文想当初唐皇与贵妃的山盟海誓犹在耳边,却又最终作决绝之别,即使如此,也生不得怨。
注释清宵:清静的夜晚。
赏析此句用唐明皇和杨贵妃的典故,安史乱起,明皇入蜀,在马嵬坡无奈处死杨玉环,明皇后来在途中听到雨声、铃声而悲伤,遂作《雨霖铃》曲以寄哀思,词人借此表达作决绝之别,也不生怨。
现代解析
这句诗描绘了一个深情而忧伤的场景,我们可以这样理解:
1. 画面感:深夜的骊山,两人说完悄悄话已到半夜,这时下起雨,雨声像铃铛一样清脆。即使被淋得满身雨水,心里也毫无怨言。
2. 情感内核:
- "语罢清宵半"体现恋人相处的珍贵时光,连半夜都不舍得分开。
- "泪雨霖铃"是双关,既写实景的雨,又暗示离别的眼泪。
- "终不怨"最动人:即便结局悲伤,也绝不后悔当初的相遇,展现爱情中无怨无悔的执着。
3. 现代启示:
就像现在有人说"爱过就不后悔",诗中把这种感情升华成雨夜中的具象画面,让读者看到:真正的深情不是计较得失,而是经历风雨后依然珍视曾经的美好。
这种用自然景象烘托复杂情感的手法,既唯美又深刻,很容易引发共鸣。
纳兰性德
纳兰性德(1655-1685),满洲人,字容若,号楞伽山人,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。其诗词“纳兰词”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,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。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,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。虽侍从帝王,却向往经历平淡。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,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,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。流传至今的《木兰花令·拟古决绝词》——“人生若只如初见,何事秋风悲画扇?等闲变却故人心,却道故人心易变。”富于意境,是其众多代表作之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