守节自誓,亲诲之学。

出自 宋代 欧阳修 《画地学书》

欧阳修,字永叔,庐陵人。四岁而孤,母郑,守节自誓,亲诲之学。家贫,至以荻画地学书。幼敏悟过人,读书辄成诵。及冠,嶷然有声。
修始在滁州,号醉翁,晚更号六一居士。天资刚劲,见义勇为,虽机阱在前,触发之不顾。放逐流离,至于再三,志气自若也。

现代解析

这句话的意思是:一个人坚守自己的节操,立下誓言(比如保持廉洁、忠诚等品格),并且亲自教导他人学习。

简单解析:
1. “守节自誓”:强调自我约束和承诺。比如一个人面对诱惑时,坚持原则不动摇,并主动用誓言约束自己,体现坚定的品格。
2. “亲诲之学”:不仅自己做到,还亲自教导别人。比如长辈以身作则教孩子正直,或老师用行动影响学生,强调“言传身教”的力量。

魅力所在:
短短八个字,把“严于律己”和“乐于助人”结合了起来。它不是空洞的口号,而是通过“发誓”和“亲自教导”两个具体行动,让人感受到一种责任感和感染力。比如现代社会中,一个企业家如果坚持诚信经营(守节),同时培养团队的专业精神(诲学),就是这句话的生动体现。

欧阳修

欧阳修(1007-1072),字永叔,号醉翁,晚号“六一居士”。汉族,吉州永丰(今江西省永丰县)人,因吉州原属庐陵郡,以“庐陵欧阳修”自居。谥号文忠,世称欧阳文忠公。北宋政治家、文学家、史学家,与韩愈、柳宗元、王安石、苏洵、苏轼、苏辙、曾巩合称“唐宋八大家”。后人又将其与韩愈、柳宗元和苏轼合称“千古文章四大家”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