借问山阴远近,犹闻薄暮钟声。

出自 唐代 皇甫冉 《小江怀灵一上人》

江上年年春早,津头日日人行。
借问山阴远近,犹闻薄暮钟声。

现代解析

这句诗描绘了一个旅人在山间向人打听路程的场景,远处黄昏的钟声隐约传来,充满画面感和意境美。

诗人用"借问"这个动作,生动展现了旅人问路的日常场景,让读者瞬间代入其中。"山阴远近"的询问,既点明了地点(山的背阴面),又暗示了旅途的漫长。最妙的是后一句:明明是在打听距离,却突然插入"薄暮钟声"的描写——暮色中传来的寺庙钟声,既交代了时间(傍晚),又为画面增添了空灵悠远的韵味。

这种写法的高明之处在于:通过声音(钟声)来表现空间距离感,钟声能传到耳边,说明目的地其实并不太远。但悠扬的钟声又给旅途蒙上一层朦胧的诗意,让简单的问路场景顿时有了禅意和深远的意境。就像我们现代人旅行时,突然听到远处教堂钟声或清真寺唤礼声,会不自觉地停下脚步,感受到一种超越日常的宁静。

皇甫冉

皇甫冉,字茂政。约唐玄宗开元五年(公元717年)出生,卒于唐代宗大历五年(公元770年),润州(今镇江)丹阳人,著名诗人。先世居甘肃泾州。天宝十五年进士。曾官无锡尉,大历初入河南节度使王缙幕,终左拾遗、右补阙。其诗清新飘逸,多飘泊之感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