况雁门阨塞,龙沙渺莽,东连吴会,西至秦川。

出自 宋代 刘辰翁 《沁园春·送春》

春,汝归欤?风雨蔽江,烟尘暗天。况雁门阨塞,龙沙渺莽,东连吴会,西至秦川。芳草迷津,飞花拥道,小为蓬壶借百年。江南好,问夫君何事,不少留连?
江南正是堪怜!但满眼杨花化白毡。看兔葵燕麦,华清宫里;蜂黄蝶粉,凝碧池边。我已无家,君归何里?中路徘徊七宝鞭。风回处,寄一声珍重,两地潸然!

现代解析

这句古文描绘了一幅壮阔的边塞地理画卷,用现代话可以这样理解:

"雁门关"是北方著名的险要关口(今山西一带),作者用"阨塞"形容它像一道天然大门,易守难攻;"龙沙"泛指塞外沙漠,"渺莽"二字让人仿佛看到无边无际的黄沙与天际相接的苍茫景象。后两句用"东连""西至"形成空间张力:向东能遥望江南繁华地(吴会指江浙),向西可直达关中平原(秦川指陕西),短短四句就把中国北方从沙漠到江南、横跨千里的地理格局生动勾勒出来。

妙处在于:1)地名选择极具代表性,四个地名就撑起整张中国地图;2)"连""至"等动词让静态地理产生动态延伸感;3)"渺莽"等词既写实又带情感,让读者感受到边塞的苍凉与辽阔。就像现在用"从雪域高原到东海之滨"的表达方式,古人用更诗意的语言完成了宏大的空间叙事。

刘辰翁

刘辰翁(1233.2.4—1297.2.12),字会孟,别号须溪。庐陵灌溪(今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梅塘乡小灌村)人。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。 景定三年(1262)登进士第。他一生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活动,为后人留下了可贵的丰厚文化遗产,遗著由子刘将孙编为《须溪先生全集》,《宋史·艺文志》著录为一百卷,已佚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