江南无路,鄜州今夜,此苦又谁知否。
出自 宋代 刘辰翁 《永遇乐·璧月初晴》
余自乙亥上元,诵李易安《永遇乐》,为之涕下。今三年矣。每闻此词,辄不自堪,遂依其声,又托之易安自喻。虽辞情不及,而悲苦过之。
璧月初晴,黛云远淡,春事谁主。禁苑娇寒,湖堤倦暖,前度遽如许。香尘暗陌,华灯明昼,长是懒携手去。谁知道,断烟禁夜,满城似愁风雨。
宣和旧日,临安南渡,芳景犹自如故。缃帙流离,风鬓三五,能赋词最苦。江南无路,鄜州今夜,此苦又谁知否。空相对,残釭无寐,满村社鼓。
现代解析
这句诗描绘了一个人在战乱或困境中的孤独与无奈,可以这样理解:
1. 江南无路
像是说"江南虽美,但现在连逃去的路都断了",暗指身处绝境,进退两难。就像今天突然遭遇重大变故,发现所有退路都被堵死。
2. 鄜州今夜
突出特定时间地点,好比说"在这异乡的深夜里",强调孤独感。就像一个人出差在外,半夜突然生病,却发现举目无亲。
3. 此苦又谁知否
最扎心的一句,意思是"这种痛苦谁能懂啊"。就像发朋友圈诉苦,却发现没人真正理解你的处境,那种无人倾诉的憋闷。
全诗魅力在于:
- 用具体场景(断路的江南、异乡的夜)代替抽象说愁
- "无路""今夜""谁知"层层递进,把孤独感越绞越紧
- 最后一句突然转向内心独白,像憋不住的一声叹息
就像现代人拍一张暴雨中熄火的车,配文"在这荒郊野岭,手机没信号,这种崩溃谁能懂",既有画面感又引发共鸣。古人用诗的语言,表达的其实是人类共通的困境体验。
刘辰翁
刘辰翁(1233.2.4—1297.2.12),字会孟,别号须溪。庐陵灌溪(今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梅塘乡小灌村)人。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。 景定三年(1262)登进士第。他一生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活动,为后人留下了可贵的丰厚文化遗产,遗著由子刘将孙编为《须溪先生全集》,《宋史·艺文志》著录为一百卷,已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