哲人日已远,典刑在夙昔。

出自 宋代 文天祥 《正气歌》

译文先贤们一个个已离我远去,他们的榜样已经铭记在我的心里。

注释哲人:贤明杰出的人物,指上面列举的古人。典刑:“刑”古同“型”,榜样,模范。夙昔:从前,过去。

赏析此句借哲人虽逝而精神风范长存之叹,抒对往圣先贤的追慕与精神传承的渴望。

现代解析

这句诗的意思是:伟大的先贤虽然已经离我们远去,但他们留下的精神榜样和道德准则依然清晰如昨,指引着我们的一言一行。

用现代生活来比喻:就像一位令人敬重的老教师退休了,虽然不在课堂上了,但他曾经教导的做人道理、批改作业时认真的红笔痕迹,依然深深印在学生心里,影响着学生们今后的处世方式。

关键点解析:
1. "哲人"不是指高高在上的圣人,而是指那些真正活明白了的人,他们可能是历史上的思想家,也可能是我们生活中德高望重的长辈。

2. "典刑"不是指严厉的惩罚,而是指像模板一样的做人标准,就像木匠用的规尺,告诉我们什么是对的、该怎么做。

3. 诗句最打动人的地方在于:真正有价值的精神财富不会随时间消逝。就像我们至今读到孔子的话仍会感动,看到老一辈科学家的故事仍会振奋,这就是"典刑在夙昔"的力量。

这句话给现代人的启示: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,我们更需要回头看看那些经过时间检验的智慧。就像手机系统需要升级,我们做人的"操作系统"也需要用这些古老的智慧来更新自己。

文天祥

文天祥(1236.6.6-1283.1.9),字履善,又字宋瑞,自号文山,浮休道人。汉族,吉州庐陵(今江西吉安县)人,南宋末大臣,文学家,民族英雄。宝祐四年(1256年)进士,官到右丞相兼枢密使。被派往元军的军营中谈判,被扣留。后脱险经高邮嵇庄到泰县塘湾,由南通南归,坚持抗元。祥兴元年(1278年)兵败被张弘范俘虏,在狱中坚持斗争三年多,后在柴市从容就义。著有《过零丁洋》、《文山诗集》、《指南录》、《指南后录》、《正气歌》等作品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