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河风景元无异,城郭人民半已非。
现代解析
这句诗描绘了战乱后物是人非的凄凉景象,用大白话可以这样理解:
前半句"山河风景元无异"是说——山还是那座山,河还是那条河,大自然景色看起来和过去没什么两样。这里用不变的山水反衬人世巨变,就像我们常说"景物依旧,人事已非"。
后半句"城郭人民半已非"更直白——城墙房屋还在,但城里活着的人已经换了大半。可能是战乱让百姓流离失所,也可能是朝代更替导致人口变迁。一个"半"字特别扎心,既不是完全改变,也不是丝毫未变,这种"似曾相识又面目全非"的感觉最让人唏嘘。
整句诗的动人之处在于:用永恒不变的自然景观,对比脆弱易变的人间世事。就像今天站在古城墙上,看着现代化的城市,会感叹"城墙还是明代的城墙,但城里住的早不是明代的人了"。这种跨越时空的沧桑感,正是诗句历经千年仍能引发共鸣的原因。
文天祥
文天祥(1236.6.6-1283.1.9),字履善,又字宋瑞,自号文山,浮休道人。汉族,吉州庐陵(今江西吉安县)人,南宋末大臣,文学家,民族英雄。宝祐四年(1256年)进士,官到右丞相兼枢密使。被派往元军的军营中谈判,被扣留。后脱险经高邮嵇庄到泰县塘湾,由南通南归,坚持抗元。祥兴元年(1278年)兵败被张弘范俘虏,在狱中坚持斗争三年多,后在柴市从容就义。著有《过零丁洋》、《文山诗集》、《指南录》、《指南后录》、《正气歌》等作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