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情千古闲居赋,争信安仁拜路尘!

出自 金朝 元好问 《论诗三十首·其六》

译文潘岳的《闲居赋》自古以来享有很高的赞誉,又怎会相信潘安仁会望尘而拜呢!

注释闲居赋:晋代文学家潘岳官场失意时期创作的一篇赋,作者总结自己三十年的做官经历,表现了闲居的乐趣。全赋以华丽辞藻的铺排和名人典故的罗列见长,句式以四言为主,又杂以五言、六言、三言,既有骈偶句又杂有散句,参差有致,富于变化。拜路尘:化用典故望尘而拜,《晋书·潘岳传》中写道:“岳性轻躁,趋世利,与石崇等谄事贾谧,每候其出,与崇辄望尘而拜。”

赏析这句诗的前半句赞扬了潘岳的《闲居赋》具有高尚的情操和千古传颂的价值。后半句则是以一种反问的语气,表达了对于潘安仁(即潘岳)会做出望尘而拜这种卑躬屈膝行为的不信任。整体而言,这句诗通过对比和反问的手法,展现了诗人对于高尚情操与卑躬屈膝行为的鲜明态度和评判。

现代解析

这句诗用对比的手法,刻画了一个表里不一的虚伪文人形象。

前半句"高情千古闲居赋"说的是:这个人写文章时把自己包装成清高隐士,在《闲居赋》这类作品里标榜淡泊名利、超脱世俗,仿佛情操高尚能流芳百世。

后半句"争信安仁拜路尘"突然揭穿真相:谁能想到这个叫"安仁"(潘岳的字)的作家,现实中却是个巴结权贵的小人?"拜路尘"生动描绘出他跪在权贵马车扬起的尘土里阿谀奉承的丑态。

最讽刺的是,同一个人既能写出超凡脱俗的文章,又能做出最世俗的谄媚行为。这种强烈反差就像现在某些人朋友圈晒"岁月静好",实际生活中却拼命钻营拍马屁。诗句用短短十四个字,就戳穿了古今文人常见的虚伪面目,让人读来既觉可笑又发人深省。

元好问

元好(hào)问(1190年8月10日—1257年10月12日),字裕之,号遗山,世称遗山先生。太原秀容(今山西忻州)人。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著名文学家、历史学家。元好问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、文坛盟主,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,被尊为“北方文雄”、“一代文宗”。他擅作诗、文、词、曲。其中以诗作成就最高,其“丧乱诗”尤为有名;其词为金代一朝之冠,可与两宋名家媲美;其散曲虽传世不多,但当时影响很大,有倡导之功。有《元遗山先生全集》、《中州集》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