秣马临荒甸,登高览旧都。

出自 唐代 陈子昂 《岘山怀古》

秣马临荒甸,登高览旧都。
犹悲堕泪碣,尚想卧龙图。
城邑遥分楚,山川半入吴。
丘陵徒自出,贤圣几凋枯!
野树苍烟断,津楼晚气孤。
谁知万里客,怀古正踌蹰。

现代解析

这句诗描绘了一个充满历史感的场景,用现代语言可以理解为:

“喂饱战马,来到荒凉的郊野;登上高处,眺望古老的都城。”

1. 画面感极强
前一句“秣马临荒甸”像电影开场:战士在荒野中喂马,营造出紧张又苍凉的氛围,仿佛能听到马蹄声和风声。后一句“登高览旧都”镜头一转,主角登上高处,俯瞰一座饱经沧桑的古城,过去与现在的对比扑面而来。

2. 暗藏历史厚重感
“旧都”二字是点睛之笔,让人联想到曾经的繁华、战火或王朝更迭。站在高处看废墟,既有对历史的追忆,也有物是人非的感慨,类似今天站在圆明园遗址前的感受。

3. 简洁中的力量
全句没用一个感叹词,但通过“秣马”“登高”两个动作,传递出战士的坚毅和文人式的怀古之情。就像用“他点了一支烟,看向倒塌的老墙”这样简单的描写,却能让人脑补出无数故事。

精髓在于: 用最朴实的动作(喂马、登高)和景物(荒野、旧都),勾画出一个人与历史对话的瞬间,让读者自己体会其中的苍茫与沉思。

陈子昂

陈子昂(公元661~公元702),字伯玉,梓州射洪(今四川省射洪市)人,唐代文学家、诗人,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。因曾任右拾遗,后世称陈拾遗。陈子昂存诗共100多首,其诗风骨峥嵘,寓意深远,苍劲有力。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组诗《感遇》38首,《蓟丘览古》7首和《登幽州台歌》、《登泽州城北楼宴》等。陈子昂与司马承祯、卢藏用、宋之问、王适、毕构、李白、孟浩然、王维、贺知章称为仙宗十友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