侧见双翠鸟,巢在三珠树。

出自 唐代 张九龄 《感遇十二首》

译文他们窃据高位,就像一对身披翠色羽毛的翠鸟,高高营巢在神话中所说的珍贵的三珠树上。

赏析诗人以双翠鸟比喻政敌李林甫、牛仙客,“侧见”两字显出李林甫、牛仙客的气焰熏天,不可一世。

现代解析

这句诗描绘了一个生动自然的画面:诗人偶然瞥见两只翠鸟,它们的家安在一棵结满珠子的树上。

画面感强:短短十个字就勾勒出鲜明的视觉场景——翠鸟鲜艳的羽毛、三珠树奇特的外观,形成色彩与形态的碰撞,像一幅 miniature(微型画)般精致。

象征意味:翠鸟在古代常代表吉祥,而"三珠树"(传说中结珍珠的仙树)暗示着美好珍贵。鸟与树的结合,传递出"珍贵之物自然相配"的哲理,暗含对理想生活的向往。

语言艺术:用"侧见"代替"看见",突出偶然发现的惊喜;"双"字既写实又暗含成双成对的和谐感。名词堆叠(翠鸟/珠树)却不显累赘,反显简练有力。

现代启示:提醒我们留心生活中不期而遇的美好——就像偶然发现鸟巢的瞬间,平凡处可能藏着诗意。

张九龄

张九龄(678-740) 唐开元尚书丞相,诗人。字子寿,一名博物,汉族,韶州曲江(今广东韶关市)人。长安年间进士。官至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。后罢相,为荆州长史。诗风清淡。有《曲江集》。他是一位有胆识、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、文学家、诗人、名相。他忠耿尽职,秉公守则,直言敢谏,选贤任能,不徇私枉法,不趋炎附势,敢与恶势力作斗争,为“开元之治”作出了积极贡献。他的五言古诗,以素练质朴的语言,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,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,贡献尤大。誉为“岭南第一人”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