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地空销骨,声名不傍身。

出自 唐代 杜荀鹤 《经青山吊李翰林》

何为先生死,先生道日新。
青山明月夜,千古一诗人。
天地空销骨,声名不傍身。
谁移耒阳冢,来此作吟邻?

现代解析

这句诗用大白话讲,就是:"天地再大也容不下我的孤独,名声再响也带不进棺材。"

它戳中了两种人类永恒的无力感:
1. 自然面前的渺小——"天地空销骨"像在说:就算站在高山大海前,骨头都会被孤独感啃噬干净。这种孤独不是没人陪,而是意识到自己终究是天地间的过客。
2. 虚名背后的空虚——"声名不傍身"像在吐槽:社会上的头衔、别人的夸赞,死了都带不走。就像现代人拼命攒的"粉丝数""社会地位",其实都是身外之物。

最妙的是用"销骨"这个画面感极强的词——不是简单的"孤独",而是像被无形的东西慢慢腐蚀骨头,把抽象情绪变成了能感知的生理疼痛。这种表达比直说"我很孤独"高级十倍。

本质上,它用20个字说透了人生的真相:再轰轰烈烈的人生,最终都是独自面对天地;再耀眼的名声,也抵不过内心真实的感受。放在今天,就是在提醒沉迷社交网络点赞、追逐名利的人:这些外在的东西,治不好内心的荒凉。

杜荀鹤

杜荀鹤(846~904),唐代诗人。字彦之,号九华山人。汉族,池州石埭(今安徽石台)人。大顺进士,以诗名,自成一家,尤长于宫词。大顺二年,第一人擢第,复还旧山。宣州田頵遣至汴通好,朱全忠厚遇之,表授翰林学士、主客员外郎、知制诰。恃势侮易缙绅,众怒,欲杀之而未及。天祐初卒。自序其文为《唐风集》十卷,今编诗三卷。事迹见孙光宪《北梦琐言》、何光远《鉴诫录》、《旧五代史·梁书》本传、《唐诗纪事》及《唐才子传》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