夜色催更,清尘收露,小曲幽坊月暗。
现代解析
这句诗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略带神秘的夜晚场景,用现代语言可以这样理解:
1. 画面感:
"夜色催更"——天越来越黑,仿佛在催促打更人报时;
"清尘收露"——空气中的灰尘渐渐沉降,露水开始凝结(就像现代人说的"空气变得清爽");
"小曲幽坊月暗"——月光朦胧,照在幽静的小巷和坊间,隐约能听到轻柔的曲调。
2. 精妙之处:
- 用拟人手法让夜晚"活"了:夜色会"催促",灰尘会"主动收拢",让静态的夜景有了动态的韵律。
- 调动多重感官:视觉(月暗)、触觉(清露)、听觉(小曲),像电影镜头般立体。
- 氛围营造:不直接写"安静",但通过露水凝结、隐约的曲声,反而更突出夜晚的静谧。
3. 现代类比:
就像你深夜走在老城区的小巷,路灯昏黄,空气湿润,远处传来若有若无的音乐声——那种带着怀旧感的宁静时刻,就是这句诗传递的意境。
周邦彦
周邦彦(1056年-1121年),中国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,字美成,号清真居士,汉族,钱塘(今浙江杭州)人。历官太学正、庐州教授、知溧水县等。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,提举大晟府。精通音律,曾创作不少新词调。作品多写闺情、羁旅,也有咏物之作。格律谨严。语言典丽精雅。长调尤善铺叙。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。旧时词论称他为“词家之冠”。有《清真集》传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