秋深橡子熟,散落榛芜冈。
现代解析
这句诗描绘了一幅深秋山野的生动画面:橡树果实成熟后自然脱落,零散地掉落在长满杂草灌木的山坡上。作者用最朴实的语言捕捉了两个精妙的自然细节——
1. "秋深"二字不着痕迹地交代了时间背景,既点明季节的深沉感,又暗示这是万物结果实的丰收时节。橡子成熟不是突然的,而是随着秋意渐浓慢慢酝酿的过程。
2. "散落"这个动作描写尤其传神,不是人为采摘,也不是狂风扫落,而是果实熟透后自然坠落的慵懒状态。搭配"榛芜冈"(杂树野草丛生的山岗),形成野生植物自由生长的原始美感。
整句诗的魅力在于用20个字就构建出一个充满野趣的微观世界:无人打扰的山林里,橡树完成着它年复一年的生命循环,掉落的橡子可能成为松鼠的冬粮,或来年新生的树苗。这种对自然规律的静默观察,传递出中国人传统中"万物有时"的哲学思考。
皮日休
皮日休,字袭美,一字逸少,生于公元834至839年间,卒于公元902年以后。曾居住在鹿门山,自号鹿门子,又号间气布衣、醉吟先生。晚唐文学家、散文家,与陆龟蒙齐名,世称"皮陆"。今湖北天门人(《北梦琐言》),汉族。咸通八年(867)进士及第,在唐时历任苏州军事判官(《吴越备史》)、著作佐郎、太常博士、毗陵副使。后参加黄巢起义,或言“陷巢贼中”(《唐才子传》),任翰林学士,起义失败后不知所踪。诗文兼有奇朴二态,且多为同情民间疾苦之作。《新唐书·艺文志》录有《皮日休集》、《皮子》、《皮氏鹿门家钞》多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