响屟廊中金玉步,采蘋山上绮罗身。
现代解析
这句诗描绘了两个充满美感的画面,用现代语言可以这样解读:
前半句"响屟廊中金玉步":
就像一位穿着木屐的佳人走在长廊上,鞋底发出清脆的"嗒嗒"声,连脚步声都像金玉碰撞般悦耳。这里用声音写美,让人仿佛能听见那种优雅的节奏感,暗示女子仪态万方。
后半句"采蘋山上绮罗身":
想象一位穿着华美绸缎的女子,在山间采摘水草的轻盈身影。绮罗代表华服,采蘋是古代女子常做的雅事,两个意象叠加,既写出服饰之美,又带出人与自然和谐的画面感。
两句共同特点:
1. 通感手法:把脚步声比作金玉声,将听觉转化为视觉质感
2. 含蓄之美:不直接写容貌,通过动作、服饰、环境衬托气质
3. 动静结合:脚步声与静态的山景形成有趣对比
4. 贵族气息:金玉、绮罗等意象暗示主人公身份不凡
这种写法就像现代电影中的特写镜头:先给一个清脆的脚步声,再拉开镜头展现华服美人置身山野,让读者自己想象完整画面,比直接描写更耐人寻味。
皮日休
皮日休,字袭美,一字逸少,生于公元834至839年间,卒于公元902年以后。曾居住在鹿门山,自号鹿门子,又号间气布衣、醉吟先生。晚唐文学家、散文家,与陆龟蒙齐名,世称"皮陆"。今湖北天门人(《北梦琐言》),汉族。咸通八年(867)进士及第,在唐时历任苏州军事判官(《吴越备史》)、著作佐郎、太常博士、毗陵副使。后参加黄巢起义,或言“陷巢贼中”(《唐才子传》),任翰林学士,起义失败后不知所踪。诗文兼有奇朴二态,且多为同情民间疾苦之作。《新唐书·艺文志》录有《皮日休集》、《皮子》、《皮氏鹿门家钞》多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