粉色全无饥色加,岂知人世有荣华。

出自 唐代 杜荀鹤 《蚕妇》

译文我的脸蜡黄,没有一点光泽,哪知道人世间的什么荣华富贵。

注释粉色:人脸上的血色。

赏析此句通过描写蚕妇蜡黄的外貌,说明底层人民生活的艰苦。

现代解析

这句诗用简单直白的画面,道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状态,背后藏着深刻的讽刺。

第一句“粉色全无饥色加”像特写镜头:一个人脸上没有红润气色(粉色),反而满是饥饿的憔悴(饥色)。不用“苍白”而用“粉色全无”,暗示这人原本该过得好——可能是富贵人家,但现在连基本温饱都成问题。

第二句“岂知人世有荣华”突然拉远镜头:这样的人,哪里知道世界上还有人过着奢侈生活呢?“岂知”二字用得妙,既是反问也是感叹。饿肚子的人根本没机会想象朱门酒肉臭的场景,而锦衣玉食的人恐怕也想象不到有人会饿到面色发青。

最狠的是对比手法:诗人把“饿到脱相”和“人间富贵”这两个本不该共存的事实硬凑在一起,像把黑白照片和彩色海报拼成一张图。不用直接批判,读者自己就能感受到——这世道太割裂了。就像今天有人为房贷吃泡面,转头看见富豪炫游艇,那种荒诞感瞬间就出来了。

本质上,这是用最生活化的表情(脸色),戳破了社会巨大的贫富差距。现在网红滤镜里全是“粉色”,而现实中很多人连“饥色”都藏不住了,七百年前的诗句今天看依然扎心。

杜荀鹤

杜荀鹤(846~904),唐代诗人。字彦之,号九华山人。汉族,池州石埭(今安徽石台)人。大顺进士,以诗名,自成一家,尤长于宫词。大顺二年,第一人擢第,复还旧山。宣州田頵遣至汴通好,朱全忠厚遇之,表授翰林学士、主客员外郎、知制诰。恃势侮易缙绅,众怒,欲杀之而未及。天祐初卒。自序其文为《唐风集》十卷,今编诗三卷。事迹见孙光宪《北梦琐言》、何光远《鉴诫录》、《旧五代史·梁书》本传、《唐诗纪事》及《唐才子传》。

0